1月18日,平凡的一天,一群平凡的人各自忙碌著。
  一早起來,吐爾地·鐵木爾便開始燒火煮飼料,圈裡的羊聽到動靜,“咩咩”的叫著。
  半晌午時,佘貴成轉到羊圈裡,看看懷孕的母羊,瞅瞅未斷奶的羊羔,隨口給雇工交代幾句。
  在艾尼瓦爾·斯迪克的羊圈邊,他正細緻地配著飼料,心裡盤算著給哪個圈裡的羊多添些料。

  圖為1月18日,新疆且末縣瓊庫勒鄉農民、兄弟養殖合作社負責人艾尼瓦爾·斯迪克正在給羊喂精飼料。
  天山網訊(記者郭永利 蘇美玲攝影報道)在棉花地里,母羊突然產羔了,韓錦華快速跑上前助產,之後把一對雙羔抱到了車上……
  在且末,上述的養羊人也許並不熟識,但都在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。在且末縣轟轟烈烈發展畜牧業的當下,諸多有想法、有膽量、敢嘗試、敢闖盪的人,紛紛投身畜牧業發展。
  這些人中,有牧民、農民、商人、大學生……他們用智慧、魄力和汗水,在大漠邊陲譜寫著一曲現代牧歌。
  放羊娃下山搞育肥
  70歲的鐵木爾·阿西木,是庫拉木拉克鄉庫拉木拉克村人,這個村子位於且末的山上,村民們世代放牧。
  “我當過24年村乾鉑剩餘的時間都在放牧,現在年齡大了,走不動了,就沒有放了。”鐵木爾·阿西木說,自己的八個孩子,從小都學會了放羊。
  兒子吐爾地·鐵木爾小學畢業後,就在山上放羊了,一放就是20年。
  六年前,一個和田人上山買羊時,說起了育肥的事兒。吐爾地·鐵木爾兄弟心動了,兩人商量了一個晚上,決定下山種地、做羊生意。
  從傳統牧民到農民和商人的轉型,兄弟倆摸索了幾年。當兩人逐漸摸到門道時,正值且末縣大力發展畜牧業,兩人的幹勁更足了。
  2013年春天,庫拉木拉克鄉在巴什克其克村選址,開始興建牧民定居點養殖小區,24個羊圈逐步蓋起來了。
  當第一個羊圈蓋好時,吐爾地·鐵木爾兄弟倆找到庫拉木拉克鄉黨委書記宋颼申請使用這個羊圈。
  “兩人說想擴大養殖規默但沒有大羊圈,這樣的需求應該鼓勵和扶持。”宋煒說,鄉政府僅收取了一點圈舍維護費,就把這座羊圈提供給了兄弟倆使用。
  吐爾地·鐵木爾兄弟又召集了兩個親友,借了一筆錢,開始搞圈養育肥。
  2013年9月,四個人上山分頭買羊,專挑半大的公羊,花了44萬元買了450只。放養一個月後,這群羊被運到了山下的羊圈,開始精細化喂養。
  兩個月後,這批羊出欄了,賣了59萬元。幾個人一算賬,除掉養殖成本,純收入8.5萬餘元,平均每隻羊掙了約190元。
  看到有人掙錢了,不少牧民都開始找鄉政府要羊圈。
  “牧民的積極性高了,畜牧業的發展就有希望了,只要符合條件的人,都要扶持。”宋煒說,養殖小區的飼草料地也搞好了,開春就可以種了。
  目前,吐爾地·鐵木爾等人又買了一批羊,正在圈養育肥。他們計劃掙上幾筆錢,等資金量充足了,準備搞繁育。
  看著兒子們的成績,鐵木爾·阿西木感觸很深:“傳統的放牧模式該改革了,現代化的養殖技術更重要了。”  (原標題:2014年新疆且末縣將繼續實施“畜牧業發展年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85wouvm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